2008年2月15日星期五

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买进印度多种商品交易所5%股权

 

据彭博社消息,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同意以24亿卢比(约合6千一百万美元)的价格购进印度多种商品交易所5%的股权。

该交易需要获得主管当局的批准,估计于6月底完成。双方于孟买发表了以上声明。印度多种商品交易所位于孟买。

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是和花旗集团以及美林公司共同参与的此项交易。孟买多种商品交易所是世界上第三大的黄金期货交易所。投资该交易所是外国基金在印度商品交易如火如荼之际唯一可以分一杯羹的机会,因为外资基金被禁止在印度从事商品期货交易。印度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利用国,以及小麦,糖和大米的第二大生产国。

印度市场有着很广泛的吸引力而且印度的交易所都运营得很好, 纽约泛欧交易所希望借此踏进印度市场同时也能使其交易所的产品多样化和地理上覆盖更广泛。

根据印度期货市场委员会的说法,印度今年的商品期货交易可以达到50万亿卢比,因为将从4月1号生效的新交易规则会刺激蔗糖和豆油的交易。

印度政府上月允许单一外国投资者可以拥有商品交易所不超过5%的股权,所有外国资本股权投资的上线则为49%。

印度多种商品交易所的交易额占整个南亚地区的五分之四,交易的期货品种达到了56种。美国的FIDELITY基金拥有该交易所9%的股权,花旗和美林各占5%的股权。而该交易所的印度投资者则包括印度的ICICI银行,共同拥有该交易所9.55%的股权。

去年,纽约交易所联合高盛集团和其他投资者购进了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20%的股权

2008年2月2日星期六

多伦多交易所和蒙特利尔交易所合并

《纽约时报》刊登署名为伊恩-奥斯丁的文章称,今天多伦多股票交易所集团( TSX GROUP) 蒙特利尔交易所 (MONTREAL STOCK EXCHANGE) 宣布合并,资产总值估价达13.1亿美元。两家股票交易市场之所以采取合并政策是为了避免国外资本进入加拿大国内金融市场

地处魁北克,蒙特利尔交易所自治从政治上来讲是一件很敏感的事情,因为从合并谈判开始时,魁北克官方就持反对态度。

合并后的交易所名为TMX Group,总部在多伦多。蒙特利尔交易所将保留,主要处理附加业务和新产品比如碳交易,早在1999年蒙特利尔交易所就不再经手有关股票的业务。

蒙特利尔交易所的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路斯-伯特兰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新合并的集团会重新定义加拿大资本市场,巩固它的全球地位。”交易规定,蒙特利尔股票交易所股东们手上每股股票将换取多伦多股票交易所每普通股的一半再加13.95加元的现金,如果按照上周五股票交易市场收盘时候的价格来算,每股达到了42.56加元。

为了安抚魁北克,协议规定新集团公司25%的董事会成员都要来自魁北克。加拿大的多伦多证券交易所(TSX)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勒斯比特(Richard Nesbitt)将继续担任CEO职务,伯特兰担任副职,伯特兰还将继续负责处理蒙特利尔交易所事务。

在历史上,蒙特利尔交易所一直是加拿大主要的股票交易市场,全国最大的公司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就在那里上市,相比之下,多伦多交易市场的上市公司以矿业为主,在其早期很多公司都极具投机性。不过到了20世纪60年代,多伦多股票交易市场逐渐成为加拿大资本市场的中心。再加上魁北克分裂政府1977年规定不能用英语进行交易,蒙特利尔交易所就更加走上下坡路了。

纽约商品交易所的控股公司NYMEX Holdings (NMX)拥有蒙特利尔交易所10%的股份,与加拿大国家银行和瑞士银行一起成为集团最大的股东。

2008年1月29日星期二

CME 将收购 NYMEX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CME Group)和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本周一发表联合声明,确认双方正在就CME并购NYMEX进行初步洽谈。这标志着CME集团为大举进军能源、黄金、银和其他贵金属期货市场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CME集团表示他们计划出资约110亿美元,以现金加股权的形式并购NYMEX。根据洽谈的并购条件,NYMEX股东可以凭借每股NYMEX股票获得36美元现金以及0.1323股CME集团的普通股股票,较上周五NYMEX每股收盘价溢价11%。
双方同意采取30天的排他性谈判期限, CME有望继续保留在纽约的交易场所,潜在的交易可能还要求NYMEX在并购交易结束前,回购816个该交易所的会员席位,回购总额不超过5亿美元。
此前有关两家交易所可能合并的猜想早已经屡见不鲜,全球交易所通过合并和削减成本来提高竞争力的压力已经与日俱增。CME集团目前已经为NYMEX的产品提供了电子交易平台,这样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得双方合并显得水到渠成。
去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合并,组成了目前的CME集团。目前110亿美元的初步报价与当时并购CBOT的价格相差无几。
基于NYMEX的财务表现,这样的报价也相对合理。过去一年NYMEX的营业收入达到6.25亿美元,略高于CBOT作为上市公司的最后一年,即2006年所取得的6.21亿美元。目前NYMEX的营业利润率超过50%,和芝加哥两家交易所的水平差不多。
NYMEX的能源和金属期货合约在全球市场具有领先地位,Morningstar的分析师Michael Kon表示,如果合并成功NYMEX能够使整个集团在大宗商品期货领域独占鳌头,特别是在能源方面。而CME也可以发挥在规模和电子交易容量方面的优势。
“这是一个市场盼望已久的举动,因为期货交易所行业的前景将是由三到四家大型公司组成。”咨询公司埃森哲的交易所专家Michael Henry表示。
CME集团昨天表示,目前讨论正处在初级阶段,交易的每一个条款都可能在洽谈过程中发生变化。与双方表示在并购协议达成以前,或者谈判终止前不会给予进一步的评论。专家预期CME集团未来将进一步收购美国堪萨斯及明尼亚波利斯两大城市商品期货交易所。
从两年前开始,并购旋风横扫全球交易所行业,在这期间纽约证券交易所与泛欧交易所,洲际交易所纽约期货交易所,芝加哥两家交易所都实现合并,本月初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还决定收购美国证券交易所。

2008年1月28日星期一

瑞典政府将批准纳斯达克收购OMX

迪拜证交所日前宣布,该公司参股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的计划目前已获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批准。这一计划的批准对迪拜交易所意义非凡,也给迪拜证交所今后在美国"大展拳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该计划顺利通过后,市场反响巨大。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本次计划对各方都十分有利,不管是北欧证券交易所运营商OMX、纳斯达克,还是迪拜证交所。
此次达成的协议对纳斯达克而言是个很大的战略性创举,既获得了现金流和实力雄厚的盟友,同时还消除了竞购OMX的损耗。

双方联姻路漫漫
去年8月,新成立不久的迪拜证券交易所宣布,打算以39.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总部位于斯德哥尔摩的北欧证券交易所运营商OMX公司,这也对此前早已宣布收购OMX的纳斯达克交出了一份"挑战书"。
经过双方协商,迪拜证交所和纳斯达克达成协议:OMX将由迪拜证交所收购,与此同时,迪拜证交所收购结束后,必须将OMX再转售给纳斯达克。作为回报,迪拜证交所获准购入19.99%的纳斯达克股票,并可从纳斯达克手中购得28%的伦敦证券交易所股票。此外,纳斯达克也将成为迪拜证交所旗下"迪拜国际金融交易所"的战略股东。与此同时,这项协议也将允许纳斯达克推进其并购OMX的计划。在这笔交易完成之后,纳斯达克或将更名为纳斯达克OMX集团
纳斯达克称,一旦协议的成交条件得到满足,迪拜证交所将把其所持有的OMX全部股份出售给纳斯达克,以换取纳斯达克的股份及现金。而作为其与迪拜证交所交易的一部分,该公司将撤

回其对OMX的收购要约,并支持迪拜证交所以每股265瑞典克朗收购OMX的现金收购要约。
"家长"放行
去年3月,基于美国国内的强大政治压力,阿联酋迪拜世界港口公司被迫将已取得的美国六大港口的经营业务出售。之后,华盛顿最终通过一项法规:外国国家控股公司对美投资,除正常的30天审核期外,还须通过45天的美国政府官员调查期。
此前,由于担心本次收购行动将会威胁到美国证券业,美国政府一直没有给予批复。反对本次收购的美国参议院查尔斯·舒莫曾表示,如果迪拜做成了这笔买卖,就会成为纽约金融市场中的重要参与者,这样会带来"不得不面对的严重问题"。
该交易完成后,中东资金将首度控股美国证交所,迪拜很有可能成为纳斯达克证交所-这个目前美国最大的电子交易平台的相对控股股东。纳斯达克公布的资料显示,现在纳斯达克的控股股东是位于西雅图的horizon asset Management,持有约17%的股份。

Technorati 标签: ,,

2008年1月25日星期五

全球交易所抢滩中国,中国公司海外上市需谨慎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中国企业的高速成长让世界资本市场眼红不已。现在他们终于可以亲临这块热土来分享这一成果了。

2007年12月初,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北京代表处正式成立。该代表处将由纳斯达克中国区首席代表徐光勋领导,作为纳斯达克在中国的总部。这也宣告了纳斯达克近10年来在国内的业务运转结束了“半公开状态”,正式由“地下”转为“地上”。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境外交易所吸引中国企业上市的竞争不断加剧,希望新开设的北京代表处对纳斯达克在华业务提供便利。巧合的是,就在同一天,纳斯达克的主要竞争对手——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纽交所)也宣布北京代表处正式开业。

海外交易所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背景和动机呢?随着它们的主动靠近,中国公司该如何应对?

中国公司抢夺战

7月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境外证券交易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开始施行。这为越来越多的境外证券交易所招徕中国优质企业打开了便利之门。根据去年年底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承诺,当时中美双方同意在中国设立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代表处。近日,中国证监会在正式场合公开承认接受了这两家交易所的申请,它们成为前两家获得许可的境外机构。

“今年以来,已有19家中国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而且还有更多的公司准备来上市,年内超过20多家没有问题。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公司数量会成为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非美国公司之首。”徐光勋称。

据《IT时代周刊》了解,目前中国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数量一共为52家,总市值为570亿美元。纳斯达克以吸引创新型和高科技型中小公司而闻名。不过,其上市成本较国内市场高出许多。深圳中小企业板的平均发行成本为400万~450万元,而纳斯达克则是深圳的3~4倍,这让很多中国公司望而却步。不过,徐光勋对此不以为然,他说:“尽管在美国上市费用相对较高,但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受到更多的关注,并能吸引更多愿意购买这些公司股票的风险投资者。”

在纳斯达克积极进驻中国的同时,纽交所也在中国极力抢夺着潜在客户。同济堂、先声药业、橡果国际、侨兴移动、赛维LDK、英利绿色能源等14家企业都在今年年内登陆纽交所。史玉柱的巨人网络则成为最近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公司,这被看作是对网络股的首选纳斯达克的一个不小的冲击。目前,在纽交所上市的内地上市企业已达38家,总市值为1.1万亿美元。纽交所集团总裁兼联席首席运营官凯瑟琳·金尼认为,到纽交所上市的好处在于,上市公司可以接近世界上最大的资本池,可以参与到最高质量的市场中,近距离接近上市地的散户投资者,“我们希望为中国公司提供一个本土市场之外的优秀全球上市平台。”

鉴于阿里巴巴上市成功,港交所也正在密谋游说更多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港交所行政总裁周文耀表示,今年将多加推广,以吸引更多网络企业赴港上市,其中以内地公司为主,但也会考虑向现已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的网络公司招手。此外,韩国、日本、新加坡、英国、德国等地的国际证券交易巨头也都在争相推动中国企业在自己的市场上市。

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企业在海外上市后成长非常快,市值超过1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越来越多。在欧美国家的企业平均成长率只有10%的时候,中国的企业却有高达30%的增长率。凯鹏华盈创投基金执行合伙人周志雄表示:“企业越成长,市场交易越活跃,那么证券公司的收入也大大提高。因此各大证券公司非常希望自己的交易板上有更多成长性的公司在里面。”

证交所的生存之道

各大海外交易所在中国展开的激烈争夺,归根结底是出于对利润的追求,但更现实的意义则是扩大交易规模的需要。

徐光勋称,“我们来拉中国企业到美国上市并不是想从它们身上挣钱。”他介绍说,中国公司以美国存托凭证方式在纳斯达克全球特选市场上市,年费为2.1万至3万美元;如果是在主板上市,年费为9.5万美元,相对于纳斯达克今年预计约5亿美元的业绩来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我们主要通过吸引更多的上市公司,来从做市商(又称股票主承销商)那里获取更大的利润,这部分收入占到了纳斯达克年收入的60%。”徐光勋解释说。所谓做市商制度,是指由一些独立的股票交易商,为投资者承担某一只股票的买进和卖出。这些做市商由全美证券商协会(NASD)的会员担任,包括美林、高盛、所罗门兄弟等世界顶尖级的投资银行。目前,每一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股票,至少要有两个以上的做市商为其股票报价,一些规模较大、交易较为活跃的股票的做市商往往能达到40~45家。

不过,随着全球交易的开展,在全球几十家不同的交易所中分别买卖不同的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投资成本过高,正引起投资人不满。同时,来自交易所外的巨大竞争压力:交易服务提供者、另类交易体系和数据服务商不断以更低的成本威胁着交易所的交易业务。交易商也要求交易所调低收费。这些因素使得很多交易所的交易量停滞不前。

此外,交易所也正由传统的会员制形式转向公司制并自我上市,这也使交易所面临盈利压力。但同时,由于公司制具有开放性的股权结构,收购者只要获得足够多的股份,就可以控制目标交易所。这也导致了交易所间合并的加剧。

交易所的并购成为一项比较合理的选择,它在短期内可以减掉昂贵的交易系统的维护费用,同时在交易量、流动性及发现价格能力方面都能有所提高。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就是纽约证券交易所与泛欧交易所合并而成的,合并后的新交易所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交易平台,连接欧美六大金融市场,其市值高达290亿美元,给伦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等造成了强大压力。2007年第四季度伊始,纳斯达克也吞并了波士顿股票交易所和费城股票交易所。此前,它还借迪拜证券交易所之手控制了北欧股票交易所运营商OMX。

海外上市须谨慎

面对纷至沓来的海外交易所,很多国内的优质企业开始变得无所适从。

证券从业人士指出,国内企业在思考如何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时,将面临3种选择:一是在国内和国外交易所之间的选择。目前,国内股市正在步入中期调整的末期,未来股市走势仍是大好,在上海或深圳上市,也许比到海外上市更有利;二是在所有的海外交易所之间进行选择;三是在一个交易所不同的板块之间进行选择,纽约证券交易所和泛欧证券交易所合并以后,内部就包含了4个板块。

北润集团北融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总监钮秉义认为,要在海外上市,首先,企业应对所要上市的证券交易所有必要了解,特别是对入市的板块要有清醒的认识,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板块;其次,企业要与券商进行紧密沟通,选择好的保荐人和投资银行;最后,企业要完善自身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管理方式和人才队伍。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还停留在对海外交易所的初始印象上。某位已经登陆纽交所的中小型企业CEO在谈起公司上市前的情况时说:“对于大部分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去选择美国上市的话,可能习惯性会选择纳斯达克。”实际上,纽交所并不缺乏中小企业。同样的误解也存在于纳斯达克。纳斯达克已经并不仅仅是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天堂。从统计结果看,它仅有30%的上市公司属于科技类公司,其他均来自不同行业。它也不只是针对中小企业,许多符合纽交所上市标准的大公司也选择了纳斯达克,如著名的微软、英特尔、苹果电脑和Sun公司等。

据了解,企业国内上市的成本在400万元以上,还要经过中国证监会的严格审批,且企业上市前一年的年利润为3000万元,由于具有本土化优势,一些大型企业选择了国内上市,但更多优秀企业因为门槛过高不得其门而入。与此相反,国外的中小企业板市场的进入门槛要低得多,在英国的AIM市场上市企业只需有一名保荐人,公司连续3年盈利就可以上市,成本相对低得多。然而,到国外上市企业也有风险,如由于国外市场对国内企业的认识不足,导致估值偏低。目前,随着深圳创业板的面世在即,国内上市的门槛马上也会降下来,这令不少有志于国内上市的公司选择了等待。

选择到哪家交易所上市的主动权最终还在企业手中。原华友世纪总裁王少剑表示,企业上市只是企业在发展当中的一个选择,并不是企业成功的标志。企业只有认清这一点,在完善团队和制度建设后,实施上市规划才有意义。

2008年1月23日星期三

香港交易所拟引进碳交易

香港交易所(Hong Kong Exchanges and Clearing)昨日表示,希望今年与一家海外交易所合作,创建一个碳信用或其他碳排放相关产品的交易平台

除香港交易所以外,还有不少亚洲交易所有意进军这一日渐成熟的市场。总部位于孟买的印度多种商品交易所(Multi Commodity Exchange of India)以及新西兰证交所(New Zealand Stock Exchange)都宣布了类似的计划。

目前多数碳排放相关交易都发生在欧洲,这些交易根据欧盟(EU)的碳排放交易方案(ETS)进行,另有少数交易则是通过《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规定的清洁开发机制(CDM)来进行的。

然而,各家交易所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在欧盟的ETS市场上,在交易所达成的碳交易不到交易总量的1/3,其余要么是通过经纪商在场外交易,要么是通过双边协议进行。

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周文耀(Paulo Chow)昨日还宣布了一项计划,将在年内引进黄金类产品交易。

2008年1月21日星期一

东京交易所开设北京代表处

       据日本共同社消息,东京证券交易所日前宣布,为了吸引中国企业到其市场上市,东京证交所已于18日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办事处将于下月正式开业。

据东京证券交易所介绍,2月下旬,东京证券交易所总裁齐藤惇将访问中国,并为北京办事处的正式开业揭幕。

东京证券交易所表示,虽然在吸引中国企业前来上市方面东京证交所比欧洲和美国起步晚,但该交易所将以办事处的开设为契机大举反攻。这是其在海外设立的第四个办事处。

    据介绍,纽约证券交易所已于去年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而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北京办事处也在布朗首相访华期间揭幕。

     国内迄今为止已有数家公司在东京交易所上市,包括新华财经传媒,以及一家受红杉资本投资的电视媒体公司。